
關於拾月
被好好照顧的房子
才會有好房客
把你的屋況打理好,把合適的人帶進來
拾月的使命與願景
讓房東不再被房子綁住
拾月做的不是把房子租出去而已,而是長期顧好它





起點:從工地的灰塵開始,而不是從辦公室開始
我不是從PPT開始做房子,我是從粉塵開始。
二十多年的時間,我一直在現場處理房子的「身體」——木作、配線、收邊、修漏水、換五金、安裝窗簾、做軟裝,甚至是房客搬走後留下來的各種善後。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:「師傅,這間可以救嗎?」
慢慢地,我發現很多屋主其實並不想當「房東」。
他們只是有人生其他要緊的事要忙——家庭、工作、退休規劃——但手上有一間房,必須出租。
問題是,他們沒有時間、也不想每天接電話處理:牆壁發霉、排水沒通、浴室玻璃爆了、鄰居抗議太吵、房客說冷氣不冷、房東說帳怎麼不對。
我看過太多這樣的疲累,這就是拾月的起點。
不是「我要做一個平台」,而是「我不忍心看屋主被房子反過來綁架」。
痛點:房東最怕的,其實不是收不到租金
很多人以為房東最怕房客不付錢。其實不是。
真正讓房東睡不著的,是房子慢慢壞掉、自己卻最後一個知道。
牆角開始黑,浴室的矽利康裂了、油漆冒泡,櫃子被水氣吃掉、門鉸鏈被拉壞、插座燒焦卻沒人講。
這些小事,累積起來就會變成「整間房突然看起來很舊」,租金往下掉、好房客不願意進來,最後惡性循環。
很多房東跟我說過一句一模一樣的話:
「我不是要賺到什麼驚天動地的大錢,我只是不想讓房子被糟蹋。」
拾月就從這句話開始被定義。
我們做的事:不是介紹房客而已,而是長期照顧
拾月做的,跟一般仲介不一樣。
仲介的角色,多半在「幫你把房子租出去」。
我們的角色,是「確保這間房在未來幾年都還能漂亮、穩定、好出租」。
我們做的事包括:
- 
在出租前,我們先把房子的體質調到最好:安全、好用、好住、好看。 
- 
在出租後,我們不是丟給房客就不管,而是持續巡檢、維護、紀錄狀況。 
- 
房客有問題,我們先處理;不需要半夜打擾屋主。 
- 
有磨損,我們修;有破壞,我們據實紀錄;所有事情有照片、有時間點、有交代。 
- 
收租金,不只是「錢有沒有進來」,而是「整體價值有沒有被守住」。 
簡單說:
屋主不需要天天下來盯房子,房客也不需要對著沒人接的電話,雙方都被照顧到。
這就是「代管」應該要長的樣子,不是只收鑰匙、喊口號。
拾月的現在:把房東從麻煩裡解放出來
今天的拾月,是以包租代管為核心的管理團隊。
我們接下來的目標很單純:
讓房東可以真的過生活,而不是永遠「在處理房子」。
我們希望屋主在合作後可以做到三件事:
- 
不用自己找房客、審人、談約。 
- 
不用被生活瑣事吵到心很累。 
- 
能夠清楚看到:房子好不好、租金穩不穩、風險高不高。 
這不是一句「放心交給我們」而已,而是一整套日常管理流程+實際維修能力+溝通能力撐起來的。
因為我們不是只負責說明,我們也負責下去處理。
品牌信念:讓房東安心,讓房子被尊重,讓居住真的可以好好發生
「拾月」這個名字,對我們來說不是月份,是狀態。
十月是一個收成的月份,是把整年辛苦照顧的東西,安全收好、安心收入袋的時候。
我們希望對屋主來說,房子也是一樣的感覺:
你花了這麼多年買下、整理、持有的資產,不應該在出租後變成你的不安來源。
它應該變回你的底氣。你的退路。你的長期穩定。
所以,拾月存在的核心使命就是:
- 
把空間整理成「人願意珍惜的房子」 
- 
把合適的人帶進來並好好溝通 
- 
把後續的麻煩接下來處理 
- 
把穩定感還給房東本人 
我們相信,最好的租屋關係,不是誰贏誰輸,
而是「房東安心、房客住得好、房子繼續發亮」。
這,就是拾月。
把房子顧好
把房東安心放回來

職人維護
拾月不是只派管理人員,我們親自下現場。從屋況整理、基礎修繕、日常巡檢到入住前後的細部調整,我們用專業手感把房子維持在能被珍惜的狀態,而不是等壞了才補救。

人屋管理
不是口頭說有在管,而是每一件維修、每一次狀況回報,都有紀錄、有照片、有時間點。屋主不用天天跑現場,卻能清楚知道房子現在長什麼樣子,發生過什麼事。

以人為本
好租約,從不是一紙合約,是彼此尊重。拾月同時照顧房東與房客:我們幫屋主守住資產價值,也幫房客處理生活裡真的會遇到的小事,少衝突、少誤會,長久穩定。

